产品搜索
 
从出海打渔到传承盐渔文化 渔民刘翠波讲述年终守望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12-16 10:57:14    文字:【】【】【
摘要:从出海打渔到传承盐渔文化 渔民刘翠波讲述年终守望(主管q+83670629 Skype号live:.cid.a0aac7b1fef6d741)。老牌平台4年运用4年历史数据精算出目前适合市场推广的一种模式-超高日工资市场发展模式。本站为官方授权注册站。

  “外边飘雪花,我馇八大馇”直播中,刘翠波为大家介绍自己刚刚馇好的麻餮。下播之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将一位新疆饕客预定的馇货邮寄走。

  随着津城这场大雪悄然而至,岁末年终的味道越来越浓,而对于刘翠波而言,忙碌是他全年的状态,从出海打渔哥,到网红船长,再到如今的“盐渔推荐官”,这位从滨海新区寨上街道走出来的渔民,不仅将出海打渔搞成了旅游资源,还带动盐渔文化回归,而他也坚信,渔业旅游的路子会越走越宽阔!

  因海而生,因盐而荣。在滨海新区北部片区,百里滩咸风水韵的盐渔文化,是这里的村民一代代传承的积淀。但是,对于那时候的当地人来说,靠海不如有地。

  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渔家谣,可能更能展现当时人们的生活现状。“蔡家堡十八家,糠菜饽饽臭鱼虾,爷们儿吃了去出海,娘们儿烧香保佑他。蔡家堡十八家,小米稀饭豆腐渣,爷们儿吃了去抢网,娘们儿吃了择大虾。一年四季缺甜水,老的少的少头发。”

  蔡家堡是刘翠波出生的地方,他说:“我家里十几代人都是渔民。十岁开始,就跟着哥哥们出海了。那时,村里的渔民们吃大锅饭,乘船出海打鱼用的是生产队的船,一条船十几个人,有人出工不出力。社员们实行工分制,刨去油钱,生产队经常亏损,一年下来很多人家不但分不到钱,还有欠账。”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村里也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时候政府鼓励我们造新船,所以我二十多岁就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艘机械木船,它叫津汉渔0169。”当上船长的刘翠波开始尝到了出海打渔的甜头,刘家兄弟更是干劲儿十足,用刘翠波爱人的话说“他那时候忙到我生孩子都没舍得休息一天”

  又过了两年,“0169”小了,刘家兄弟把小船卖掉,造了一条新船“津汉渔1017”。添置了新船后,刘家兄弟的生活更好了,日子虽然过得辛苦,但是有奔头。再后来,天选团队刘翠波骑上了摩托车,在城里买了一套楼房,闺女娜娜终于不用像他小时候一样风里来雨里去地上学了。

  就当日子越来越好的时候,由于机械过度捕捞,大海透支了,再加上海岸线污染,刘翠波出海的收获越来越少。最难的时候,他连船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与此同时,随着滨海新区中心渔港的建设,刘翠波所在的蔡家堡和周边几个渔村进行整体拆迁。过去靠传统捕捞的日子行不通了,转型,迫在眉睫。

  其实,出海打渔的过程中,刘翠波和一些村民发现,人们对于渔家菜很感兴趣,码头附近陆续开起了几家渔家菜馆,生意很是红火。

  刘翠波受此启发,将出海打渔与渔家菜结合,做起了出海一日游项目。他先是又换了一艘船,并将船装饰一新,同时敏锐地捕捉游客的喜好,巧妙地将“讲舌尖美食、听丰收号子、话渔家传承”结合在一起,一下子吸引了不少客人。每逢假期前后,许多游客都会找刘翠波提前预约“出海一日游”,赏海景、品海鲜,感受渔民生活和传统渔家文化。刘翠波还有意识地传播着特色渔家民俗文化,游客们在船上有的吃有的玩,往往三四个小时才会尽兴而归。

  2017年,天津市加强对休闲渔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统一改造休闲渔船。刘翠波趁着“渔船更新改造资金补贴”的好政策,贷款投资了70万元,让船厂定制了一艘钢制渔船,“这些年国家对渔民的政策真是太好了,要不是有贴息贷款,70多万元的新船我真是想都不敢想”

  2018年,刘翠波在天津中心渔港鲤鱼门出海一日游码头,有了“津汉渔04999”和“津汉渔04945”两条属于自己的,具有高规格的“休闲旅游渔船”做出海旅游服务。海上游一次2000元,旺季时一天能跑两趟。

  目前,大神堂有20多条观光船,与其他的观光船相比,在刘翠波的游船上,可以感受到地道的风土人情。“来我船上的很多外地游客,有时候我唱上几句渔家号子,他们都觉得特别有意思。我一直都想把那些老一辈人流传下来的渔家谚语渔家号子传承下去,现在还会这些的太少了,我们不能让传统民俗枯竭了。”

  不过,让刘翠波多少有一些担忧的是,由于前些年的过度捕捞,海里的鱼儿少了。他再一次面临转型。

  就在刘翠波购置两条高规格的“休闲旅游渔船”的同一年,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打响。对他来说,身披油布衣、腿穿猪皮绑、脚踏小木船的渔民生活,按下了暂停键。

  天津陆海统筹、河海共治,实施了“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规划,投放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禁止非法捕捞等,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渔民继续拿着捕捞许可证,在近海规定的渔业水域捕捞。与此同时,滨海新区全力打造亲海旅游,东疆湾人工沙滩提升改造、大神堂牡蛎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国家海洋博物馆投入运营、打造临海新城南堤滨海步道景观等等,新老景点串联成线,成为了游客亲海近海的网红打卡地。

  生态向好,渔业也逐步恢复,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随着找刘翠波预订出海的游客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游客并不满足于在船上吃渔家菜,他们还想带回家,或者送亲朋好友,还有的人对烹饪渔家菜很感兴趣。

  于是,刘翠波借着这波东风,开始像年轻人那样拍短视频,教客人们烹饪海鲜。他成了渔民里的“网红”,不仅和许多客人成了朋友,还有人专门要去坐他的船。

  “刘师傅,咱那个馇鱼多少钱一斤啊?我前几年去你们天津汉沽,吃过那里的馇鱼,非常好吃,我寻思研究研究,怎么个买法。我在快手上关注你很长时间了,您给我弄点好的馇鱼,这个味道真的是太让我想念了!”吉林省辽源市一位网名为厚德载物的朋友从网上关注到刘翠波的视频后联系了他。刘翠波说,最开心的就是大家对自己的信任,还有些多次回购,或者朋友推荐的,只说想要吃什么,其他的都交给刘师傅,他们很放心。他说,食客对自己的信任,就是对自己最大的鼓励。

  在位于滨海新区北部片区的25栋菜市场,记者见到了正在采购的刘翠波。刘翠波对于选品要求很高,对于食材的新鲜程度更是可以用挑剔至极来形容。而这里,也是他经常直播的菜市场。很多摊主和他都很熟悉,每每刘翠波出现,他们都会热情地打趣他道:“网红来了,今天来点什么?”几经比较和讨价还价之后,刘翠波为预定的食客购置了二斤馇鱼和三斤馇蚶子,带回店里进行加工。

  走进位于菜市场外侧的店铺,还没有挂牌匾,但是屋内的陈设都已经布置妥当,不仅有干净的灶台、冰箱、货架等,还有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刘翠波一边用电脑打印订单,一边向记者介绍:“目前网络的订单量很大,来自全国各地的都有,而且回头客多。我现在在尝试直播带货,如果能干得起来,就带上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干。我先给大家趟趟路。”谈及为什么现在还没有挂牌匾,刘翠波坦言,“名字一直没想好,这个小店铺承载了我太多想做的事,我想给它起一个满意的名字,再想想吧。”刘翠波憨厚地笑了笑。

  自2019年8月,刘翠波在古色古香的滨海鲤鱼门商业街筹建了“刘翠波渔家文化工作室”以来,已完成录制宣传渔家文化内容的电视节目11个,档案性视频节目5个,短视频200余个。正是充分利用工作室的有利条件,刘翠波不仅成为了网红船长,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刘翠波的生活透着海风,透着波涛,透着船影,透着鱼腥,透着民俗。现在经常有人慕名去坐他的船,还有些研学机构邀请他给孩子们讲渔家文化,他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一个渔民,从最初的出海打渔,到之后搞旅游,搞美食推介,刘翠波还有另一重身份盐渔文化推荐官。正如在一次公益讲座上,刘翠波这样自豪地介绍自己:“我是海洋生态研究会高级研究员,也是滨海新区疆北湿地保护志愿者,旨在保护家乡的海洋生态环境。”

  天选

  2021年5月,在滨海新区寨上街道“开海节”暨非遗民俗赶大集活动上,刘翠波受邀登上舞台,获评“网络正能量红人”,并被授予“盐渔推荐官”称号,成为了不折不扣的盐渔文化志愿者。

  世界经济论坛2021海洋行动圆桌会议上,汇聚了中国不同领域的海洋参与者,共同探讨生态文明。刘翠波作为天津滨海新区汉沽渔民协会理事在“可持续的蓝色食物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场企业实践分享中参与了讨论。他用这些年的亲身经历,为大家讲述着海洋保护的故事。

  2023年岁末,说起这一年的收获,刘翠波满眼都是感动。站在自己从小玩耍的蔡家村码头,已经年近60的刘翠波还是多有感慨,“盐渔文化需要传承,而传承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我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盐渔文化真的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出路,热爱家乡文化并将之传承下去。”(津云新闻记者柴莹)

脚注信息
 Copyright(C)2023-2033 宁波门徒娱乐渔业公司
百度地图 谷歌地图